中國民間長期流傳這么兩句話:“一處不到一處迷,十處不到永不知”,衍義是:
熟門熟路廣見聞,生智慧。人生的妙趣到處都有,就在于能不能心領神會。關于鹿皮的開發與應用,當前發展趨勢是渴望質量上乘,掌握先進技術,操作規程規范化。基于收購鹿皮,鞣制加工,做服裝及其它產品的十年實踐,得出“保優淘劣,奮勇精勤,拜師結友,互補更新”。的結論。多少年來,多少人認為把鹿皮自然陰干卷折儲存就一妥百妥了,其實這是走入了誤區。
縱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淹制毛皮的方法就很科學.把剛剝下來的鮮鹿皮放在轉鼓里按比例加鹽,加水、加防腐、轉動、靜止,二十四小時以后撈出存放,可以保持三年不變質。國際先例是可借鑒,最實際的方法還是利用現有的簡便條件,使皮革制造業更上一層樓。這就要靠同行業的溝通,專業者互相交流。這里要提醒大家:剝下來的鹿皮如不及時勻灑足量細鹽淹透,會捂爛掉毛,想做帶毛皮墊終成泡影。去毛的皮子在鞣制中變成碎塊隨水漂走,殘存部分名日“腐爛板”毫無價值。卷起、折疊一揉脆響的干皮由于真皮層已被嚴重損傷,經過鞣制也是殘次品,小斑痕、大皺紋,用做服裝失去美感。即或挑選小塊剪裁,浪費太多,實堪惋嘆。
仰賴高級制革師的多年傳授,才知個個環節的關鍵所在。要想淹制盡善盡美,必須有個合適的比例,一般來說,一張梅花公鹿皮,需在肉里上勻灑細鹽五六斤左右。一張大馬鹿皮以同樣方法灑細鹽十斤左右。總之,鹽量多少根據皮張大小有所區別。鄭重叮囑:千萬不要用大粒鹽,因它會硌傷真皮層。想做毛皮必須制成“鹽淹板”淹制方法如下,例如一張梅花鹿公鹿皮(必須是剛剝下來的停放不能超過10分鐘)用十斤細鹽,灑在肉里上,再把皮毛朝外疊起,把鹽包在里面,然后放進大桶或缸中,接著加水沒過皮面,同時加點防腐劑更好。每日勤攪動,讓鹽溶化,毛皮吃透,這樣才能保持不掉毛。一周以后撈出或不撈出都行。此法與淹咸菜的方法類似。
鹿皮淹制場地要求:通風良好、不漏雨、不潮濕、皮子擺放離地面半米左右,如若壘起水泥池更好,要防止蟲嗑鼠咬。淹完要求擺放整齊,以臀部皮邊對齊,毛朝下,肉朝上。夏天,可在一兩月中搗一次垛,換一個地方。冬天則不必搗垛。
目前皮價上漲,皮裝漸成時尚,皮革應用將風靡全球。